7月书10本 | 像三明治一样披挂起来的人
7月书10本:
像三明治一样披挂起来的人
10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
/ (德)娜塔莎·沃丁 著
祁沁雯 译
娜塔莎借助了互联网来寻找她母亲——一个遭到德国人掳掠和奴役的斯拉夫裔劳工昔日的踪迹。这位名叫叶夫根尼娅的母亲只活了三十六岁,在女儿的描写中,她的人生就是一场地狱之旅,也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惨史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二战爆发后,纳粹一面向东侵占土地,一面把这土地上的人抓来,施以劳役来支持其战争机器的运转,而乌克兰是那些“猎手”偏爱的地方,从那里抓来的人,在本来就被纳粹看不起的斯拉夫民族中都属于劣等的。叶夫根尼娅活着离开了这个地狱,却最终英年自杀,这样的结局迫使女儿娜塔莎去写这本椎心泣血之书,不过她的能力止步于讲完整个故事,并不足以探究出一个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
09
《最初的爱,最后的故事》
/ (美)奥利弗·萨克斯 著肖晓 周书 译
一向受人尊敬的萨克斯,把他关于神经系统状况的诸多临床经验和理论洞察写入作品,帮助读者理解人类心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他的书,如《错把妻子当帽子》、《单腿站立》等虽然水平不一,但大多口碑很好,因为谁也不会质疑他对人类状况的悲悯之真。
此书是他的遗作,主题多样,从阿兹海默症到欧洲的花园,从疯人院到梦境,写得广泛而温情。对于疯人院,他说那本该是庇护所,可是19世纪以来,疯人院因为人满为患和腐败现象而越来越亵渎了庇护人的天职。关于梦境,他说精神病学家应该增多对此的关注;关于阿兹海默,他说正是这种症状的存在,使我们更加严肃地对待每一个行动、思想和话语,因为那都是自我的表达。
他继续诚恳地谈论对科学的信心:只有科学能给泥潭中的世界提供希望,而科学要能真正造福那些需要被造福的人,还需要人的正直、常识、远见和真诚的关心他人之心。为此,他担忧今日的人们对技术的痴迷所引起的各种后果,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隐私的被抹杀和孤独感的落空。孤独意味着纯存在意义上的平静,可是人们无法孤独,总在被打扰,匆匆地赶往这里那里;信息过载并不带来博雅的人格,反而导致了失忆症,侵蚀了人们赖以结成共同体的共同的历史和文化。
08
《重寻巨浪:不为人知的葛饰北斋》
/ (日本)神山典士 著
褚方叶 译
这本书不乏洞见,更充满了热爱,神山典士对于葛饰北斋被西方接受和热捧,不愿采取想当然的态度,他问,莫奈等人是真的仅仅被北斋作品的美所震撼,还是另有所图?在书中,他讲到自己在莫奈故居附近偶遇一个“自然力学博物馆”,发现其中收藏并展出内燃机,由此产生联想:“西方人连发动机都可以当作收藏对象吗?”那么他们一窝蜂地去收藏浮世绘,莫不是主要出于一种帝国主义的收藏癖?
像这样的过于跳跃的思路,有时经不起推敲,而他的联想则往往涉及某个只有日本人才知道的电视剧或文艺作品,致使阅读的节奏经常被打断,只是因为某些洞见十分有力,这本书才值得一观。神山访问各路人物,也参引作品众多,态度很认真,但他引用文字过于随意、松散、缺少详略的毛病,以及日本人十有八九要闹的致命伤——絮叨,还是损害了此书的质量。书中不时出现年表式的平淡叙述,夹引着旧报纸上的新闻片语;葛饰北斋的形象是偏稀碎的,而那位被神山誉为将浮世绘推向世界之第一功臣的画商林忠正,其人生戏剧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叙述。只能说这是本适合“轻读”的书,无法期望过高。
07
《索尔·贝娄书信集》
/(美)索尔·贝娄 著
杨晓荣 译
一套书信集里最该有的东西,即各种私人事务方面的安排、讨论、埋怨、感谢,等等,在这部书中都有。至少有半个世纪的时间,贝娄被公认为美国最好的作家,绝对的文学大师,但在他于2005年逝世后,他的随笔集、书信集和传记的出版,貌似都比较寂寞。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让人觉得他表达得固然很多,但藏起来不表的东西总是要更多,他那智性的思索、评论、讽刺性的语言都在隐蔽他自己,让传记作家挠头不已。
贝娄如果还活着,他必定会觉得世界已经走出去太远,爱好深度思考、批判思考的人越发稀有。他是这稀少的人群永远的友人,他所确立的榜样,就是无论生活成为怎样的一团脏乱差的东西,他都在继续思考和写作。最励志的一个例子,就是他的名作《只争朝夕》是他1955年躲在内华达州里诺城外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屋子里,等待他的第一次离婚期间写下来的,与此同时他还为《雨王亨德森》做了密集的准备。
书信反映了贝娄的一些令人反感的性格,例如他常常是傲慢的,当他与作家同行之间有了分歧,他会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讽刺口气来写信,从中可以看出,他在多部小说里描写的那种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作的口舌上的折磨,他自己就是个中高手。他内心里认为,以自己这样的智力和见识水准,其他人,尤其是跟他有过亲密关系的女人,都该本分一些,不要以俗务来纠缠他,妨碍他施展天才。这种期望当然得不到满足。在书信里可见,他每每谈到自己当下的写作时,都要假装那些烦心的事情不存在。
06
《论历史》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著
刘北成 沈坚 等译
布罗代尔对时间的强调,虽然如今看来已不算新颖之见,但他的修辞仍是十分悦目的。他说,时间是历史学家的起点和终点,地位如同神一般。时间是外在的,无法摆脱历史中的时间问题,对历史学家来说,时间就像泥土粘在园丁铲子上一样,粘在他的思维上。
“长时段”一说也已是通识,而看布罗代尔本人的论述则更有意思。“历史是所有可能的历史的总和”,这真是一种超级大的气魄。他进而讨论了如何让各种社会科学彼此合作,帮助历史学实现自己的愿景。他说,虽然看起来这些学科往往是在争斗的,总想否认别人,但这种做法都是为了肯定自己的存在,这种意图不仅可以理解,还能够为新知识的产生提供前提。
布罗代尔的专业性可能会让人望而却步,实际上未必如此。他谈及各种学科时的语言还是平实的,相比之下,他对一些著作的评论要犀利得多。他说经济学家的时间和历史学家的时间最相似,而经济学对价格周期的研究,作为对一段时期的观察,用的方法也相似于历史学家。他把经济学赞誉为也许是最先进的科学,不过与“先进”相对立的并非“落后”,而是“传统”或“天真”。总之,读《论历史》有助于恢复各个学科的人对本学科的信心。
05
《为自然书籍制图》
/(日本)楠川幸子 著
王彦之 译
丰富多元的世界,难以把握的自然,可是人类终究要克服对千姿百态的自然事物的恐惧,而设法用他们自己的工具去把握。这工具就是语言和图画。威廉·伊文斯,这位哈佛毕业的美国学者在研究了15—16世纪的印刷品和图画技术后,断言西方人通过那些可以完全复制的图画来“合理化”自然,经由描绘出了自然事物的结构,并将其印刷发行,增进了人们关于自然的确定的知识。而在这本书中,剑桥大学的楠川进一步细化了伊文斯的理论。
观察到的客观事物,是不可能完全照搬到平面的纸上的。绘图技术和印刷技术,在博物学家和解剖学家的敦促下一点一点地进步,对精确度和“栩栩如生”的追求一再提高,又激发了对雕刻的需要。图像的权威性并非不受挑战,不过,图像使得自然变得可读,可理解,印有图像的书籍,终究使得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认可了它的价值,将图像视为一种观察自然的宝贵场所。楠川尤其分析了解剖学一代宗师维萨里的作品,她说,维萨里是最早在大学授课时使用插图的,而其在著作插入图像也是开先河之举。
04
《玩偶与珍珠》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著
张振辉 译
托卡尔丘克应算是诺贝尔文学奖最近二十年来,比较对得起这个奖项的光环的得主之一了。她的文学评论的水平,也多少可以和十年前的得主——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相比。她是好奇的,也是不满的:好奇于尚未实现的可能性,不满于已经完成的那部分自己,在这本2001年首版的书中,她显然是通过从几个角度议论19世纪的波兰小说名著《玩偶》,来尝试从自己当时达到的位置再往前走一步。在小说写到停滞的时候,她靠阅读和批评来继续寻求进步,在容易被人冷落的、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里,她搜寻陌生的领地和武器。
托卡尔丘克的小说有明显的梦幻味道,她有着强烈的欲望,要创造新的叙事和新的故事。作家本该如此,但在她之前的诺奖得主中,不乏像勒克雷齐奥这种躺在“梦幻”的表层上,拿空洞当个人风格、不停地自我重复的人,更有石黑一雄这种,因为无力去触及大问题的根本,就以当代“浮世绘”为名,浮皮潦草地混迹文坛的货色。我觉得托氏的可贵,在于她总在提醒别人和自己,不要以梦幻的名义逃避写作的责任,不要安慰那些业已丧失对真实事物、真实历史的灵性感知的人说,我们只需描绘梦境。
在此书中附录的诺奖受奖演说中,有这样一些动人的话语:“我梦想着高屋建瓴的观点和远远超出我们预期的广阔视野。我梦想着有一种语言,能够表达最模糊的直觉。我梦想着有一种隐喻,能够超越文化的差异……我还梦想着一种新型的讲述者——‘第四人称讲述者’。”她真的在做这样的尝试,即便有时不太成功。
03
《雷蒙德·卡佛访谈录》
/(美)马歇尔·布鲁斯·金特里 威廉·L. 斯塔里 编
小二 译
这本访谈录的一个特点,是大多数访谈都描绘了访谈时的场景,尤其是访谈人对卡佛的印象,从而特有情境感。从中我们得知,卡佛是个巨胖之人,声音却较为柔细(也有说他嗓音低沉的),他谦逊,坦率,没有名人的遮掩、做作,讲起个人经历来,让人相信他将自己的一切都交待在了那些以精心删削著称的小故事里,没有一种困境不是他品尝过的,即便那些情节不可能同他亲历的事情一一对应。
戴维·阿普尔菲尔德1987年访问卡佛,说“他享受且依赖他早晨的咖啡和香烟。你敦促他做更多的解释,透露他的技巧。他的声音变小了,成了喁喁私语:‘我只是尽量做得好一点’。”此前一年,他告诉塞克斯顿:“作家不能写严格意义上的自传,”否则写出的书必然无聊,他就应该“从这儿拿一点,从那儿拿一点”,收集看到听到经历过的零零碎碎的东西。这些卑之无甚高论的话,由卡佛讲出来总是最合适的。
02
《浪漫地理学:追寻崇高景观》
/(美)段义孚 著
陆小璇 译
如此奔放的一本著作,出自在荣退之后,勤勉笔耕的段义孚教授之手。“浪漫”的光泽覆盖了每一个段落,而洞察力和想象携手扎稳在思想的地面上。“城市展现出的崇高,是一种交织着压力和太痛苦的提升生活的体验”,“远征和回归这两种情感是相连的”,“地球曾被认为是竖向宇宙的最低点,同时又是天球旋转所围绕的中心”,“复杂和简单两者可能被同时欣赏,但它们也标志着一种从一端迈向另一端的渴望”……这众多的句行里都跳跃着一个自由的灵魂。
01
《我们的土地》
/(墨西哥)卡洛斯·富恩特斯 著
林一安 译
一个作家的雄心几何,读他的书中的任何一页,就可以判断个大概。在《我们的土地》中,找不到一段笔调稍微俗气的描写、议论或是对话,每一个人物都是用一种特殊的墨水写出来的,这种墨水有能力持续地制造陌生,却并不晦涩,它以充分的渊博和先锋,将神话传说无比丰沛的拉美文化保送进了现代阅读的视野之中。
“出道即巅峰”说的便是富恩特斯。任何先锋写作,若想要为自己缺乏情节的怪异形式辩护,就不妨去参考富恩特斯的《最明净的地区》,“魔幻”、“万花筒”之类的评语都不足以描绘它绚丽中的深刻。《我们的土地》的风格继它而来,开篇就能看到《地区》中的西恩富戈斯那样的异人,一个把自己像三明治那样披挂起来的角色;随着故事的展开,各种奇特和不怎么奇特的人物和事件纷纷而至。富恩特斯实现的“魔幻”是一种整体化的效果,他超越了那种简单的分类,突破了同一时期(1975年)问世的《百年孤独》给人留下的印象。
在富恩特斯去世十年后,他的代表作终由林一安先生完成了翻译。这是一件伟业,要求我们进行昆德拉式的出色的阅读。昆德拉在他字字珠玑的文论里讲到了这本书。世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头脑,能够进行这样级别的对话。
往期回顾
福克纳120周年记:今天,你必须像个健身者一样走进约克纳帕塔法
看书 | 虽不比雨果风华绝代,但这个沉闷阴郁的胖子却是法国真正的国宝
看书 | 上半年的这些书,让我觉得出版依然是一门很伟大的事业
看书 | 巴格达大学高考政治主观题:萨达姆和美国人,哪一个更可恨?
本文系原创
首发《经济观察报》
图片来自网络